隨著國內三大造船廠在手訂單的劇增,2025年的營運前景被廣泛看好。龍德造船(6753)、中信造船與台船等企業,不僅在軍艦訂單的支持下提升了營收與獲利,還在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三大造船廠的最新營運狀況,以及對未來市場的影響和展望。
國艦國造的契機
隨著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在手軍艦訂單的推進,龍德造船和中信造船在去年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增長。根據資料顯示,龍德造船在去年前三季的稅後純益已達到5.64億元,相較於前一年同期的3.35億元增加了68.4%。中信造船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去年全年營收達到48.3億元,年增12.1%。這些數據顯示出國艦國造的實質成效及動能。
對於這一行業來說,國艦國造不僅僅是工程項目的推進,更是國防自給自足的象徵,意味著台灣在防務上的自主性與能力。事實上,龍德造船在建造沱江級軍艦上已經展現出相當的技術能力,並獲得了國防部的信任,未來幾年內這些因素都將進一步促進該公司的成長。
造船公司 | 2023年稅後純益 (億元) | 每股純益 (元) | 2024年預期 (億元) |
---|---|---|---|
龍德造船 | 5.64 | 5.21 | 提升營收 |
中信造船 | 0.19 | 0.23 | 稍增 |
台船 | -12.61 | -1.00 | 預期轉虧為盈 |
表格:2023年各造船廠營運狀況
龍德造船與中信造船的優勢分析
龍德造船和中信造船在軍艦訂單方面的強勁表現,無疑是其營運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龍德造船的五艘沱江級軍艦在手訂單中占據了重要份額,並且隨著工程進度的推進,預計在今年和明年將完成75%的建造,到2026年底整個項目將完工交付。此外,龍德造船也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獲得了海軍第二批沱江級艦的建造案,這些都使公司在未來營收上的穩定性得到了保障。
中信造船則在海巡艦艇項目上持續擴大營收來源。作為長期合作夥伴,中信造船將持續受到國防部的訂單支持,特別是在輕型巡防艦及其他相關船舶的建造中,這將進一步加強其市場地位。
台船的挑戰與機會
儘管台船在過去的年度中面臨了一些挑戰,特別是在新型艦艇的建造複雜度以及缺乏學習曲線效應的情況下,導致了去年前三季的淨損達到12.61億元。然而,展望2026年,台船有望透過接單的增加來轉虧為盈。根據台船的計劃,其將於今年開工的21萬噸散裝船訂單和其他甲醇雙燃料貨櫃輪的建造將使公司逐步擺脫虧損狀態。
總結與未來展望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台灣的造船行業在軍艦建造及商船訂單的支持下,未來幾年的增長潛力十分可觀。龍德造船和中信造船的表現將進一步強化其市場地位,而台船的改善也預示著整個行業的回暖。隨著政府對於國防自給自足的重視,這三大造船廠未來的發展無疑會受到更多的關注與期待。
常見問題解答
造船行業的增長潛力來自於哪些方面?
造船行業的增長潛力主要來自於政府對國艦國造的支持以及不斷增加的軍艦訂單,也包括商船建造的需求上升。
龍德造船和中信造船的營收增長主要依賴於什麼?
這兩家公司的營收增長主要依賴於軍艦訂單的推進,尤其是沱江級軍艦的建造對其獲利的推動作用顯著。
台船未來的改善計劃是什麼?
台船計劃通過增加商船訂單來改善營運,並希望在2026年實現盈轉虧,以穩定未來的營收增長。
接下來的部分將深入探討投資者如何在這一行業中尋找機會,以及如何評估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請期待下一段內容。
網友怎麼說:
- 「台灣不是要自己造軍艦 但好像一直被某些人擋預算」
- 「三強 文中卻只有龍德有放股號 嗯…」
- 「今年吃國家單子的都不要碰,國防,軍工,能源這類」
- 「罷免成功會是真正大利多」
網友的結論:
網友對於文章的評論表達了對於台灣國防預算分配的不滿,認為雖然台灣不需要自行建造軍艦,但在預算上卻受到某些人的阻礙。此外,評論中提到今年不應該支持國防、軍工和能源等相關的國家單子,並認為若能成功罷免相關人士,將會對台灣帶來真正的好處。整體而言,網友對於目前的國防政策和預算配置持批評態度,並期待未來的變革。
本文章部分內容參考自ptt stock 版,並經由本編輯整理與補充。